看完了文章,覺得好感動於治療師們為這些弱勢群體的關注和付出,並,不是以高居臨下的態度去“拯救”,而是發掘他們自己的內在資源,能力,知識,並且是一群人一起成為互相支持的力量。我反省自己的工作,覺得教育受自閉症影響下的家長固然重要,但若能讓他們尋索到在自身經歷背後的意義,看到自己的能力和知識,並能互相連繫起來,是有機會創造一個新的身份,並能在社會關於“正常化”的論述以外,成為一股反抗的力量吧!
另外一件讓我常常深思的事,是如何把這些應用到受自閉症影響的孩子身上呢?尤其是不少情況比較困難的,有溝通能力的當然可以,但有些難以用言語表達,有些握筆也有困難,也不確定他們是否理解我們講的話。這些當事人我用CCPT和RDI都能比主流和傳統的一套更多尊重孩子了,但,NT有可能發揮它的威力嗎?現在我比較能做到的,是帶家長去看到孩子自身的知識和技能,例如說,我會讓家長看看受感統困難影響下的影片(連結貼在下面註1),讓他們看看孩子角度的故事和感受,並介紹他們看一些成長後能用文字或語言表達的當事人寫的書。例如,經常被誤會並污名化的所謂“自我刺激行為”,其實可能是孩子用以讓自己舒服一點的獨特的技能!
不過美中不足的是,始終不是當事人他們自己表達出來的。我暫時只想到除了文字,可應用音樂,繪畫,布偶,動作或舞蹈,這些都或許是可嘗試的媒介,而重點是-如何能發掘出他們自己的知識,技能,願望和意義呢?仍需很多的嘗試和探索。
這裡我想到我看過的一篇文章,裡面一幅圖片很觸動我:一般孩子的是“興趣”,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孩子就是“沉迷”(圖片可看下面註2),在我和家長接觸的過程中,孩子喜愛地鐵,車,巴士,看轉重的車輪,風扇,這些都經常被禁止。當然若這些活動干擾到他人,被禁止也無可厚非。但,情況却非如是,就算沒有干擾別人,家長一樣否則他們的“興趣”,因為這些是自閉症的特徵,是不受歡迎要被掩蓋的! 我在想,其實孩子喜歡的東西,可能正正是他們最被掩蓋的故事!這些其實已經是他們的表達,而他們投入了在興趣中的種種,也隱含了不少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啊? 究竟有沒有可能去發掘一些 Collective practice 的可能性,例如把大家喜愛的交通工具或搜集的資料呈現出來呢。
註1:
自閉症患者眼中的世界
Can you make it to the end?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r4_dOorquQ#action=share
註2:
(圖片:來自以下連結:http://autisticnotweird.com/autistic-obsessions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