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0月2日 星期一

敘事實踐:J 的故事 - 生死探索的故事 - 回鄉

NT: J的故事

敘事實踐:生死探索的故事  - 回鄉
2023.10.3
訪問者: 阿 An (anslash33@gmail.com)

近來 J 回鄉參加了一個二天的婚宴,是媽媽的小弟弟(舅父)嫁女,都七八十了。舅父晚婚,有兒有女。女兒出嫁本是喜慶,怎料兒子表現出不尋常的痛苦,原來老父常責他未結婚,他壓力很大,對不起爸爸。錢也賺不多,成就不大,老爸不滿意。

這位舅父有很坎坷的經歷,文革中媽媽(J的婆婆)因批鬥自殺而死,舅父不憤發聲而入獄幾年,到今仍耿耿於懷。他有自己寫書講述(沒出版),言辭間,那份仇怨仍在,刺痛自己和家人。就算女兒喜慶,也感“不能開心,因為不能讓母親的仇被遺忘!”

J感到一些人的逝去,實會造成很大的負擔和沉痛啊!

她想去幫,又不知從何幫起。我繼續了解 J回鄉的感受、故事和因由。原來 J的母親過世幾年了,J作為大女兒,承擔了代表母親這一家的責任,回鄉也是一份支持,同時,她發現,原來從鄉下的親人身上,延續了和母親的故事。

以前在她眼中,媽媽偉大而勤勞,一力擔起整家的經濟,並在當年力排父意而讓她可繼續讀書,後來做到穩定的職業。而媽媽非常勤力,工作認真。但因為她太忙了,J的眼中,就好像一張宴會桌上,母親的桌上只得寥寥幾個人。

最近十年八年,J 有兩次回鄉,並且鄉親(尤其是同輩或下一輩)也多了來港。而近年的幾次回鄉(尤其是媽媽過世後的),加上今次婚宴上與更多鄉親會面,才猛然發現媽媽的宴會場原來是滿桌的!

表弟妹述說媽媽(他們姑母)就像代替了早逝的親生媽媽一樣,教養他們,讓他們不會誤入歧敘。而媽媽自己經濟就算不寬裕,也會照顧好自家後盡力接濟親人和鄰里。

J 過去年少,對鄉下有一分看不起,對客家話的鄉音也有排斥,小時候跟媽媽回鄉,只覺人多吵嘈,為何整天整夜,都有人來串門,遠遠的親戚也前來問候,是否太閑,所以那麼窮?

J 現在回想自己年少氣傲和些許無知。現在歷過歲月,尊重的眼光增多了,反而欣賞他們這一族的純真,鄰里間的互助互愛,不分彼此。尤其經歷過戰亂人禍,他們不是變得更自私和自我中心,而是更團結,更友愛和親切,那分沒日沒夜去交流傾談的親密,那份不分彼此的關心,讓 J十分感動。

從他們眼中,J湊併出更多以前不知道,現在豁然開朗的媽媽的故事,原來媽媽把物件隨處放地上,曾讓J不滿煩躁,但當J回鄉,看到家家戶戶都沒什麼傢俬,什麼都是隨地一放,J 又覺他們自然隨性,一笑置之。過去媽媽不明所以的生活習慣,現在都找到了緣由。

J回望一開始時講述時,感到一些人的逝去,誠然會造成很大的負擔和沉痛啊;但也不盡如是。就像她媽媽的過世,J 能藉著與鄕下親人的述說中,用另一方式延續與媽媽的關係,用另一方式媽媽就如繼續活著,並她的故事更豐富了。她的逝去留下的是思念也是力量,她對親人鄰里的愛心和關懷,也延續了許多生命的美好。

她也見到自己繼承了媽媽的善良和對家人的愛,只見幾面的家人,也為他們擔心,想要為他們付出。

J想到,可以寫信給婆婆,也可在她墓前去致敬,讓舅父不會孤單一人承載他母親的記憶,讓那份“仇”背後的濃情,也有人見證,有人致敬。

我也深受這故事所感動,也見到 J那份善良和關愛,那份對過去歷史的致敬和尊重,讓我很有共鳴。和已逝的母親可以持續 Say hello (註:詳見 Michael White 麥克懷特的 “Say Hello Again” “再次說哈囉”文章), 參與和延續她的故事,感受到至親間那份濃濃的情,讓我感觸至深。其實作為朋友的我,也深深感受到 J 美好真摯的陪伴,讓我渡過許多困境。J 傳承自家族裡的關愛和溫暖,讓我十分感動。

J 描述的家族讓我想起魔戒裡的哈比人,他們位於世界的一角,過著簡單而鄰里相親的日子,很是美好!這故事也讓我更有心志去繼續踐行愛心,想到他們在戰亂災禍中仍保持團結和愛心,我也更有力量去堅持相信人與人的連繫仍能像這樣的心連心,互相滋養,不被冷漠和急促發展打敗,在社會和時代的洪流中盡一己之力延續一縷清泉!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